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发布《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J/T259—2004)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14:31:30  浏览:946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J/T259—2004)的通知

交通部


交通部文件

交水发[2004]357号



关于发布《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J/T259—2004)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长江、珠江航务管理局,上海市港口管理局,有关企事业单位:
  由我部组织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等单位制定的《水下深层水泥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业经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编号为J丁J/T259—2004,自 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交通部水运司负责管理和解释,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章)

二○○四年七月二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



珠府办〔2003〕10号





各区人民政府,经济功能区,市府直属各单位:





《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珠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三年二月二十三日


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实施《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珠海市科学技术奖授予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或者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原则上不得作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单位。





第三条 项目获奖候选人应当是其科技成果的全部或者其中核心技术内容的主要完成人。





第四条
珠海市科学技术奖是市政府授予公民或者组织的荣誉,授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技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二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一节
珠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





第五条 珠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获奖候选人所申报的项目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技术水平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或者国内领先;





(二)申报项目必须投产或者实施三年以上,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效益,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1。





第六条 珠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每年授予项目不超过2项。





第二节
珠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七条
《奖励办法》第九条所称“科技基础性应用研究”,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等领域所进行的科技基础性研究工作;所称“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是指在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及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技领域的研究工作。





第八条 珠海市科技进步奖的授奖等级及评审标准,应当与申报项目的技术水平、知识产权及其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挂钩。评审标准如下: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一等奖: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或者国内领先水平,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1;





(二)在科技基础性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创新成果,社会效益得分在90分以上,评分标准见附件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二等奖: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1;





(二)在科技基础性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创新成果,社会效益得分在80-89分,评分标准见附件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三等奖:





(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创新,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1;





(二)在科技基础性或者社会公益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创新成果,社会效益得分在70-79分,评分标准见附件2。





第九条 珠海市科技进步奖所涉及的获奖候选单位应当是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组织、管理和协调作用的主要单位。





第十条 珠海市科技进步奖每年授奖项目总数一般不超过15项;单个项目的受奖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受奖单位一般不超过3个。





第三节
珠海市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





第十一条 珠海市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的获奖候选人应当是符合下列条件的归国科技人员:





(一)归国来本市五年内创办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及项目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二)其经济效益按会计年度计算,评审标准见附件1。





第十二条 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每年授予项目不超过2项。





第三章
申 报





第十三条 申报本市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必须经过法定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和科学技术成果登记,由申报人填写统一格式的申报表,并提供真实、可靠的评价材料及证明材料,上报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简称评委会)办公室。





第十四条 申报珠海市科学技术奖的公民或者组织,须报送以下材料:





(一)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表;





(二)科学技术成果报告表;





(三)技术鉴定证书或者有关评审证书;





(四)技术资料,包括省级以上科技查新报告、调查考察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试验研究报告、有关图纸及学术论文等相关资料;





(五)经济效益审计报告。





第十五条 直接关系到人身、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项目,如动植物新品种、食品、药品、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等,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的,在获得许可证之前不予受理。





第十六条 由多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应当以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主,按规定程序申报。





第十七条 申报人须按规定缴纳评审费。





第十八条 符合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励条件的科技项目由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国家或者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推荐。





第四章
评 审





第十九条
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按学科、专业分类登记,并组织专业评审组评审,提出初评意见。





第二十条 评委会办公室将初评结果报评委会进行综合评审。评委会对拟奖对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做出拟奖决定,并报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审定结果在《珠海特区报》上公示30天,有异议的,按本实施细则第五章处理;无异议的,报市政府批准授奖。





第二十一条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和评委会的评审会议应有法定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到会方为有效;评审结果以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及以上表决同意为有效。





第二十二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申报本市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不得参加本年度的评审工作。





第五章
异议及处理





第二十三条
对公示内容持有异议的公民或者组织必须在拟奖决定公示期内向评委会办公室提出。





第二十四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实质性异议是指存在知识产权纠纷,或者对完成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真实性所提出的异议;非实质性异议是指对候选人、候选单位排序的异议。申报单位和项目的完成人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实质性异议由评委会办公室负责处理,非实质性异议由申报单位负责协调。





第二十五条 提出异议的公民或者组织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书面材料和必要的证明文件,否则不予受理。异议的提出者必须对所提出的事实和证明文件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评委会办公室对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十四条和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异议材料,应予受理。





申报人接到异议受理通知后,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调查、核实异议材料,提交有关补充材料和旁证文件报评委会办公室审核。必要时评委会办公室可采取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进行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逾期未处理完毕的,不予评审。





第二十七条 评委会办公室应当将异议调查核实情况和处理意见提交评委会审议,做出处理决定,并将异议处理结果通知有关各方。





第六章
授 奖





第二十八条 珠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报请市长签署,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珠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奖励经费由市政府按每个获奖项目100万元一次性拨付,其中50%奖给首席完成人,另50%按项目主要完成人的贡献大小合理分配。





第二十九条 珠海市科技进步奖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每个获奖项目奖金额度为:一等奖6万元,二等奖4万元,三等奖2万元。





第三十条 珠海市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报请市长签署,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每个获奖项目奖金额度为10万元。





第三十一条 珠海市科技突出贡献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归国科技人员创业奖不能重复申报和授奖。





第三十二条
对获国家或者省级科学技术奖励的项目,由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市政府批准,按国家或者省授予奖金的60%给予奖励,对己获得珠海市奖励的同一项目不再重复授奖。





第三十三条 设立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专项基金,其资金来源:原科学技术奖励专项基金余额、每年财政预算安排300万元、企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捐赠等。





第三十四条 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专项基金由市财政实行专户管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可以根据情况对附件1的评审标准和奖励金额进行调整,报市政府备案。





第三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由珠海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1:珠海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标准


(2003年修订)

 
  
   
科 技
   突 出 贡 献 奖
   
   


  
 

 
  
   
奖励条件
   
   


   
(申报项目必须投产或者实施三年以上)
   
   


  
  
   
奖励项数
   
   


  
  
   
奖励金额
   
   


  
  
   
说明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关于充分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加强工程建设、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

建设部


关于充分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职能,加强工程建设、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





建抗[2000]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北京市首规委、市政管委,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在前不久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副总理对我国今后如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做了重要讲话,同时也对建设部门抓好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工程建设、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和法律授权,做好防震减灾有关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务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门、经济综合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民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防灾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有效的手段,也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的执法主体之一,因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执行《防震减灾法》与执行《建筑法》、《城市规划法》与《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执法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保证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防灾工作不留隐患。

  二、充分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工作中的综合管理职能,确保抗震防灾工作落实到规划建设的各个环节。

  抗震防灾工作涉及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管理的全过程。从制定标准规范、城乡规划到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及物业管理,都应考虑到抗震防灾问题。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与建设有关的管理部门均应高度重视工程建设、城乡建设各环节的抗震防灾工作,确保抗震防灾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位于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必须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要求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并实施。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同步进行。在城市建设中,要按照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必要灾害救援避难空间,平时作为城市绿化用地使用。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位于抗震设防区的城市要注重对活动断控测。各地城市勘察单位要积极做好准备,主动承担相关业务。要强化工程勘察队伍的管理,确保工程勘察资料的高质量。

  新建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有关单位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环节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法规与标准。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与采用抗震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体系的工程等,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

  要加强对现有工程的使用管理,严禁房屋装修时擅自拆改破坏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削弱工程的抗震能力。对确需改造的工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工程改造设计文件,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各级抗震办公室要继续抓好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修订与实施,加大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的审查、抽查力度与执法力度,严格对特殊工程的审查和审批,加强对现有工程改造的管理等工作。要会同或配合相关业务处(室、科、股),落实各项职责,保证工程建设、城乡建设具务应有的抗震防灾能力。

  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防灾能力是关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真正做到让党和人民放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年五月三十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